栏目介绍: “红人馆”万家热线美食休闲频道栏目寻找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中有故事的人,他们身上可能有着我们非常珍视的品质,他们可能一直坚持着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,他们是“大人物”,也是茫茫人海里的“小角色”。挖掘他们背后的事迹,讲述一段温暖的故事....
|红人馆第82期|
食材彼此相似,味道各有千秋,背后的故事却大不相同,老夏和妻子在颖上路炸了15年麻辣串,一直认为会在这炸上个十几二十年的,当疫情突降,养家糊口的炸串出不了摊,老夏盘算了许久,终于开了一家小店。
一场大火烧了一切,老夏带妻儿支起炸串店
街道里零星散落的小店也算是一代人的青春吧,若不是生活在这里,或者了解此处的人,怕是不知道这处,还隐藏着一份“记忆的味道”。
今天红人馆的主人翁便是老夏。他的炸串店:老夏麻辣串,是几个月前才从颖上路搬过来的,如今开在了藕塘路,很多老顾客都是打电话找来的!
15年时间,从流动小摊,到现在崭新的门店,夫妻二人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。
说起两人的开店契机还要从老板亲身经历说起。夏老板从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家人学做生意经,选择了木材门窗的行业。
和多数人的人生轨迹一样,结婚生子到组建家庭,眼看着日子越过越红火,却没想到一场大火将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。
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巨额债款,家庭一下陷入了危机。为了生计,两人只好另寻谋生之路,支棱起小推车,卖起了麻辣串,那时候儿子也才三岁......
每天早上两人起床买菜串菜,下午摆摊,一直要忙活到深夜才回家,“休息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几小时,就又要开始新一轮忙碌了”。
15年时间飞逝而过,儿子今年高考结束了,在老夏夫妻二人的勤勤恳恳下,也还清了当初的债务。
被问起还坚持炸串的原因,两人的回答质朴却也温情:“吃过我炸串的人都十几年老顾客了,我走了,他们吃啥?”
我想,一种食物让人难以忘怀,食之成为一种习惯,除了自身美味,还有那些平凡生活里细碎的感动吧~
转眼之间,这家串串也记录了一代人的青春和故事,“我们是从小学吃到大学的”,几位大二的小哥哥说道。
受疫情影响久久不能出摊,老夏咬牙:摊主变店主
上半年受疫情影响,这个支撑全家的炸串久久出不了摊,又赶上儿子高考,这可急坏了老夏。琢磨许久,两人决定在炸串摊位附件开一家小店!
(旧址)
就此停用了在八一厂颖上路门口的麻辣串点。但颖上路高达十几万的转让费,却让人望而却步,不得已二人只能选择附近的藕塘路,盘下了如今的小店。
20㎡的小空间里,四张桌子、冷饮柜、小厨房…设计地井井有序,价目表也挂在墙上,让人一目了然。
店内还贴心地配置了空调、电风扇,窗明几净,“这比之前的环境可好太多了”,老板笑说道。
虽说环境变了,可是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红火,老板说上午11点开店,晚上23点才能歇店回家,这一天时间就要卖出几千根串串。
有人说老夏是任性的炸串店,周末经常吃不到。老夏说:炸串多年,夫妻二人遗憾的就是陪伴孩子太少,所以周末尽量休息,陪儿子一起过个轻松周末。
可如今开了炸串店,陪伴儿子的时间就更少了,一家人一起围桌吃一顿饭都成了罕见的幸福瞬间。
说起卖串的秘诀,老板说这得益于秘制酱料的加持,“酱料都是我自己十几年里慢慢琢磨、改良的,光这个辣酱我就要熬5-6个小时”。
花费的是时间,留住的是味蕾的一次次感动。也正是这十几年敬业、专注、创新的匠心精神,才成就了所有人记忆中磨灭不去的味道~
30+串串,干净卫生是老夏的“必杀技”
小小的店面串串种类可不少,30+的串串都摆在了门前的自选柜里,不管是中午还是深夜,很多人都喜欢来打个牙祭。
值得夸赞的是,老夏麻辣串这么多年来,一点老店的架子也没有:串串几乎不涨价,十几块钱就能管饱~
味道好自然是不用说,干净卫生是老夏这15年来的基础工作。
开了小店后还新增了外卖业务,以前的老顾客若是没有时间过来,外卖也能吃上几串,解解馋~
而说到老夏师傅的“拿手好串”当属下面这款小肉串,这可是店内的明星爆款,老顾客的心头好~
作为日销600串的人气单品,自然不是盖的。小肉串选取的是新鲜采购的嫩鸡肉,处理干净后就均匀串在了竹签上。
油锅里上下翻腾几下,滋啦滋啦,肉香味就弥漫了整间店~炸好的肉串不干不柴,裹上酱汁,撒上辣椒粉,趁着热乎劲一口吃下,鲜香滑嫩。
为了追求炸串口感和品质,炸串用的底油也每天更新,所有炸串也是现点现炸。店里是开放厨房,看得到的干净卫生。
店内土豆也值得一试,与常规炸串不同,老夏师傅家的土豆裹上了一层面粉,油炸沥干后双面金黄,土豆香嗖嗖就窜进了鼻腔。
此外,店内的凉皮、面皮、米线也是不错,配上黄瓜、海带丝、豆芽,再加上老板自家熬煮的汤料,柔韧有嚼劲,清凉爽口,不仅开胃还能填饱肚子。
都说串串承载了整个城市的温度,翻起的是记忆,留住的是温情。我想这样的美食,值得我们翻山越岭,穿城走巷去追寻。
老夏麻辣串
电话:15856391496
地址:庐阳区藕塘路102号
查看更多 网友热评